新年伊始,在制造業數據低迷、泰國原料膠水創新低、下游需求行業前景不佳的多重利空因素打擊下,1月4日,國內滬膠期貨市場迎來“開門綠”行情,滬膠主力1605合約大幅重挫4%以上,期價重新回落至10100元/噸整數關口附近。目前來看,投資者對前期利多預期的炒作顯然缺乏對產業鏈供需的認識,同時也忽略了宏觀面因素的考量,預計未來滬膠1605合約將重新回歸下跌趨勢中。
海外產膠國的原料供給充裕
雖說眼下國內云南天膠產區已經全面停割,海南產區也僅有少量國有農場在割膠,天膠產出非常有限,整個市場的全乳膠供給也不足,但是海外產膠國依然處于割膠狀態,從而對國內天膠市場形成有效補充。據統計,2015年11月,我國進口天膠為26.5萬噸,同比增長21%,環比增長25%,較10月凈增約5.3萬噸。
目前泰國天膠產區天氣狀況良好,原料供給放量,再加上政府對膠農補貼刺激割膠積極性,導致原料價格走低。據了解,近日泰國原料市場收購價格加速下跌,已跌破去年的收購價。然而,我國臨近春節,輪胎企業的備貨積極性不高,終端重卡需求不振,原料庫存堆高。因此,在原料供給充裕的背景下,產膠國高產威脅將令我國天膠市場供需失衡格局長期存在。
國內輪胎行業競爭力被削弱
由于我國天膠需求對外依存度高達80%,換言之,國內大部分輪胎企業均需采購煙片膠和標膠用于生產制造,而海外膠計價貨幣卻以美元為主,采購成本將面臨大幅上漲的壓力,并且這種成本抬升很難向下游行業轉嫁,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由于近兩年在國際市場上,海外國家紛紛出臺反傾銷和反調查措施,聯袂絞殺中國輪胎,導致內地企業的輪胎制成品在國際舞臺上舉步維艱,市場份額縮水嚴重,銷量顯著回落。另一方面,轉向國內市場,因為產成品內銷以人民幣結算,導致原料端和成品端出現匯率差風險,而在重卡銷量大幅萎縮之下,內部消化變得越來越困難,成本轉嫁幾乎無望。因此,未來輪胎企業不僅競爭力會被大幅削弱,生存狀態也會堪憂,對天膠的需求也將進一步萎縮。
制造業數據低迷制約滬膠反彈
當下,國內制造業數據低迷制約商品價格企穩反彈。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12月官方公布的制造業PMI為49.7%,雖然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但仍在榮枯分水嶺的下方運行。與此同時,中國12月財新制造業PMI錄得48.2,連續第10個月低于50榮枯線,凸顯中國制造業運行繼續放緩的趨勢,低迷格局未見好轉,預示著經濟仍舊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我們從分項指標發現,當前國內企業采購整體收縮率明顯,同時銷量下降也導致成品庫存出現輕微積壓,暗示著國內輪胎企業也面臨需求萎縮、原料庫存攀升的風險,進而不利于后市滬膠企穩反彈。
整體來看,首先,天膠供給端依然面臨較大的壓力,產膠國高產令天膠供需失衡格局長期存在;其次,面對國內輪胎行業前景堪憂的現狀,未來滬膠期價存在重回跌勢格局的可能;最后,在國內制造業處于低迷的環境下,工業生產原料采購依然乏力,難以給滬膠有力支撐。我們由此認為,后期滬膠1605合約料振蕩下探,建議投資者維持偏空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