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膠 24500 后續空間有待產業改善
內容提要:
1、宏觀推動商品金融屬性發力。在主要經濟體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之下,商品出現集體上漲,商品的金融屬性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
2、產業賣出保值的真空成為價格反彈的產業動力。膠價在 8 月急劇下跌后,作為期貨的賣出保值功能處于真空狀態,賣出保值的產業力量缺乏本身構成價格的支撐力量.
3、宏觀政策、產業采購、技術買盤構成反彈主力軍。在宏觀政策、產業采購、技術買盤的推動下膠市出現強勁反彈,目前賣出保值得不到產業的支持.
4、操作方面,24500 以上商業賣盤應該考慮入場進行價值保護。
第一部分 政策集體發力構成反彈的宏觀背景
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實體的承受能力和表現越來越差,國內政府采取財政政策來改善宏觀經濟運行。9 月 5 日,國家發改委批準了 19 個城市的 25 個軌道交通項目。然后在 9 月 6 日又批準了 20 個投資項目,其中 13 個是公路項目,總建設里程超過 2.000公里;隨后,美聯儲每月購買 400 億美元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措施來改善就業,可是要到數月之后才能初見成效并推低美國失業率,因此市場預期美聯儲的資產購買規模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中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大;而日本資產購買規模也增加 10 萬億日元至 80 萬億日元。
全球的經濟刺激直接導致商品的金融屬性增強,首先作為全球商品的計價貨幣基金凈多頭寸下降 40%左右。
與此同時,基金在原油、銅上的頭寸保持凈多頭頭寸,并呈現上升趨勢。首先看基金在原油上的持倉從 9.8%上升到16.62%,但是實體經濟的運行并不能保持原油在 100附近運行,盡管基金維持高的凈多頭頭寸,原油開始從 100 美元/桶下跌至 91.6 美元/桶附近。
政策推動經濟改善弱周期運行的背景下,導致商品的集體反彈,但是原油的運行告訴我們金融屬性可以推高商品價格,但是依然受制于實體經濟的承受能力。
第二部分 產業賣出動力缺乏成為價格的支撐力量
一、 年度周期生產環節賣出保值處于真空成為本輪反彈的動力
從年度周期來看,生產環節在 8 月 15 處于正常經營的參考下虧損 12%左右的現實當中,作為生產環節,既有自有資源的橡膠生產商,也有僅僅作為加工的橡膠生產商,處于維持正常經營價格的 12%之下的價格,顯然將生產環節拒之“賣出保值”的千里之外,從而處于產業上的賣出保值真空期。
二、 年度周期的季度惡化導致月度周期的改善 月度周期上看,生產環節的經營在改善,并且月度上的經營反而不存在賣出保值的緊迫性。
從年度和月度周期來看,生產環節處于月度周期的正常偏好的運行狀態,但是年度經營周期上依然存在壓力,所以生產環節的賣出保值依然處于觀望狀態。
第三部分 金融預期在期貨上不斷加強
目前大勢處于經濟減速與宏觀給力的環境之中,作為金融資本,天生具有宏觀靈敏度的資本從 6 月份以來,一直在東京市場熱衷做多,盡管到現在處于盈利之中,但是中間的下跌幅度也不小。
第四部分 總結
商品市場在宏觀政策推動下出現強勢的反彈,核心推動力在于長期去庫存之后的政策推動下的補庫存。商品的中線反彈同時具備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就橡膠而言,橡膠制品端的豐厚利潤和政策背景驅動終端工廠進行原料采購鎖定利潤導致膠市厚積薄發,后發制人的態勢。目前這種態勢還在維持。
從操作方面來看,由于膠市內外價差的矛盾、膠種間的價差矛盾、期貨盤口的矛盾、以及市場在政策亢奮之后的冷靜讓市場進入振蕩狀態;自 24500 推出做空以來,基本達到 23000-23500 的調整,從筆者的價格操作體系來看,24500 上方依然是商業賣盤的入場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