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CBOT大豆受阿根廷大豆減產利好提振止跌回升,美豆主力合約成功收復千點關口。正當市場關注美豆在1000美分/蒲式耳之上何去何從之際,美國農業部對于新年度美豆庫存將下降的預期再度刺激市場大幅反彈。美豆7月合約不到3個月連續上漲26.6%,持續困擾豆類價格的供應過剩出現緩解跡象,美豆市場進入價格修復通道。由于對進口大豆的過度依賴,國內豆粕市場在本輪反彈中與美豆保持著緊密的聯動性,豆粕1609合約同期最大漲幅為25.5%。隨著北半球大豆進入播種和生長期,市場將更加關注產區的天氣條件。通常情況下,資金愿意持有一定的風險升水以抵御潛在不利天氣的影響,這使得豆類價格獲得支撐。
阿根廷大豆減產的連鎖反應仍在發酵
美國農業部在5月份月度供需報告中將阿根廷大豆產量較上月下調250萬噸至5650萬噸,同比下降490萬噸,并將巴西大豆產量下調100萬噸至9900萬噸。盡管美國官方評估的阿根廷大豆產量下降幅度低于市場均值,但由于南美大豆整體產量不及預期,美國農業部預測美國陳豆庫存下降,并提高2016/2017年度美豆出口量。
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預計新季美豆播種面積較3月底預估數據減少16萬英畝,較去年減少50萬英畝,由于單產水平采用46.7蒲式耳/英畝,美豆總產量將較上年下降350萬噸至1.0342億噸。受此影響,新年度美國大豆期末結轉庫存將由上年的1089萬噸下降到829萬噸,再加上主要出口國庫存量下降,2016/2017年度全球大豆期末結轉庫存量將由7425萬噸降至6821萬噸。盡管從數據上看美國及全球大豆庫存下降幅度并不大,但市場普遍解讀為大豆市場遠期供應格局悄然生變,長期困擾豆類市場的供應過剩問題出現緩解信號,豆類價格也有望走出低谷,進入恢復性反彈周期。
豆粕生產成本抬高,價格抗跌性增強
在本輪反彈行情中,國內豆粕市場與美豆漲幅基本相當,生產成本的傳導效應十分顯著。據測算,4月1日到5月17日期間,6月份到港的巴西進口大豆完稅價格從2930元/噸漲至3400元/噸,漲幅為470元/噸。同期的江蘇地區豆粕銷售價格從2440元/噸漲至2950元/噸,漲幅為510元/噸,而同期1609豆粕合約上漲488元/噸。內外盤的強聯動性進一步印證了國內豆粕市場屬于典型的供應端驅動。由于國內生豬養殖業處于緩慢復蘇階段,生豬存欄規模偏低,無法有效拉動豆粕等飼料需求。隨著市場預期由悲觀轉向樂觀,豆粕貿易商入市積極性提高,中間庫存量放大,飼企被動點價等因素有望繼續為市場帶來支撐,從而強化油廠控價的主動性。
近期市場走勢研判
阿根廷大豆產區因過度降雨造成產量受損,全球大豆市場“去產能化”進程能走多遠仍有賴于未來天氣的配合。由于豆類市場的牛市特征通常表現為豆類品種普漲,而目前粕強油弱的分化走勢表明豆類市場仍處于結構型反彈階段。美國農業部報告奠定新年度市場利多基調,未來天氣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買盤熱情,美豆市場進入季節性易漲難跌模式。國內豆粕主力合約逼近去年高點位置,能否突破技術壓力位打開新的上漲空間,仍需要美豆及國內利好因素加以配合。隨著遠期到港的進口大豆成本價逐漸抬高,國內豆粕價格的底部支撐性會更明顯。投資者可持逢回調買入的思路,適當擴大現貨庫存或參與豆粕期貨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