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地方銀行股權轉讓項目頻頻現身產權交易所,今年年中更是步入高峰期,據不完全統計,有多達13家地方銀行股權被相繼掛牌轉讓。
業內認為,出于自身戰略發展要求、地方銀行上市前景不明、政策原因以及對地方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一些股東更愿意在銀行市況相對較好時“抽身”。
銀行股權頻被甩賣
2007年,南京銀行(8.37,0.02,0.24%)、寧波銀行(9.83,-0.01,-0.10%)、北京銀行(9.65,0.06,0.63%)等地方城商行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曾經讓人們對地方銀行的“跟進”充滿期待。然而多年過去,并未有新的地方銀行敲響上市鑼。自今年年初起,包括煙臺銀行、溫州銀行、重慶農商行、南昌銀行、天津濱海農商行、廣州農商行、北京農商行等十余家地方銀行股權扎堆全國各產權交易所,其中不少還是遭到了大股東的拋售。
繼去年11月掛牌轉讓所持有的7700萬股上海農商行股份之后,近日上海盛融又計劃將余下的2.23億股上海農商行股份出手。北京華融綜合投資公司也再度將所持有的北京農商行5.23%的股份掛牌尋找買家。而在天津,第三次掛牌的1.07億股溫州銀行股份在經過較為激烈的20多輪競爭后,被一家房企以4.4億元、較底價溢價5800萬元摘得。
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主任高巒向記者表示,每個企業作出一項決策往往要符合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華融也不例外,對于資產價格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桿秤。上海某國企資產管理部謝先生指出,華融退出溫州銀行可能也是為了滿足國家有關“同一股東入股同質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能超過兩家”的規定。
后起銀行未經歷風暴洗禮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副教授洪治綱認為,中國銀行業近幾年無論是在企業治理、創新能力,還是在服務態度、市場意識、風險控制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央行5月份公布的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銀行利潤增長較快主要得益于宏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以及中間業務發展較為迅速和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
“與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相比,近年來有些地方銀行通過改名及向本地區之外進行擴張,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其中仍有部分機構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風控機制。因此地方銀行在資產規模、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方面與大銀行之間仍存在不小差距。”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市場研究總監魯政委(微博)認為,銀行業強調的應是“剩者為王”,但中國的很多銀行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些后起銀行尤其是地方銀行也沒有經歷過真正金融風暴的洗禮。
最大擔憂在于地方債務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市場資金面趨緊。二級市場上,銀行股始終陷入低迷。海通證券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銀行股估值已經很低,交通銀行、華夏銀行的股價跌破了凈資產,而深發展、浦發、中信、中行、北京銀行股價也都在凈資產附近。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在當前的政策條件下,國內存款人及銀行的行為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對于存款人來說,存款到底進入哪家銀行,完全是其自由選擇的結果。這不僅在于價格問題,即利率高低,而且在于銀行服務的好壞。銀行想不通過價格競爭來獲得存款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對于銀行來說,為了獲得更多的存款,就得讓存款利率上調至合適的水平,就得提高其服務態度,就得選擇更有利的場所經營,從而強化了銀行間的市場競爭。
“銀行的好時候已經過去了。”一家大型國企高管對記者說,央行宣布降息后,現在不少銀行為攬儲都在搶客戶,但是貸款又沒有好項目。
“業界對于銀行業未來發展最大的擔憂主要還在于地方債務的償還風險問題,”分析人士指出,當初四萬億元投資下去,項目資質參差不齊,一旦地方償債方面出現問題,后果難以設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