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獲悉,14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975,較上一個交易日升值35個基點。這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央行宣布調整中間價形成機制以來的首次升值。此外,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繼續上漲,尾盤收盤跳漲,收盤價報6.3918,較上一個交易日微漲0.11%。人民幣即期匯率與經過近幾日修正后的中間價接近。
多位業內知名專家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調整已經到位,當前的中間價基本能夠反映外匯供求關系,未來階段性貶值或升值將成為人民幣匯率市場運行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13日人民幣即期匯率雖與中間價同步走低,但全天跌幅遠小于中間價,下午4時左右出現一波拉升走勢,收盤價更反超中間價,為去年11月底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人民幣即期匯率的止跌企穩,使得市場關于持續性貶值的擔憂也正在逐漸消退。
央行11日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后,連續三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累計下跌2848個基點,貶值幅度達4.66%。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決定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大變革,這將有效提高人民幣中間價的波動率,這標志著人民幣匯率正式打開了通向完全自由浮動匯率的大門。
一位交易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進行匯率市場化改革后市場也認為短期短促急跌走勢基本宣告結束,此外,人民幣離岸與在岸價差明顯收窄,且境內人民幣外匯期權隱含波動率曲線快速扁平化,也表明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空間。
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貿易順差總體收窄,但是,由于中間價彈性不足,一直以來累積的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得不到釋放,此次央行的匯改,使得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得到集中釋放,市場無需大驚小怪。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修正也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復蘇。
“未來階段性的貶值或升值將成為人民幣匯率市場運行的特點,短期來看,今年下半年較上半年要略貶,但市場上傳言的10%的下跌幅度簡直是無稽之談。”連平表示。
申萬宏源(000166,股吧)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人民幣急跌已過,未來一個階段是有漲有跌總體下跌,急跌加上緩跌大概需要三個月時間。之后人民幣企穩取決于經濟是否企穩、美聯儲加息沖擊是否消化、以及中美博弈,企穩回升是大概率。
連平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基于對中國經濟基本面將出現較高水平發展以及國際收支呈順差走勢的判斷,人民幣匯率將呈現總體平穩并相對堅挺的態勢。
此外,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來看,也需要人民幣的相對堅挺和平穩。連平認為,國際方面,隨著人民幣匯率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在不斷上升。從國家戰略的角度看,人民幣匯率的相對平穩將有利于我國 “一帶一路”、企業“走出去”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積極推進。國內方面,我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出口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實現技術進步等各個方面也同樣離不開匯率的穩定。
人民幣貶值先發制人 大宗商品或迎拐點
近日,人民幣的大幅貶值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這不僅推動金價大幅上漲重新回到1100美元/盎司上方,而且圍繞中國人民幣貶值將削弱需求的擔憂加劇,這也引發國際原油以及銅和鋁等價格的暴跌。
人民幣貶值先發制人 大宗商品或迎拐點 黃金上漲有了新理由
近日,人民幣的大幅貶值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這不僅推動金價大幅上漲重新回到1100美元/盎司上方,而且圍繞中國人民幣貶值將削弱需求的擔憂加劇,這也引發國際原油以及銅和鋁等價格的暴跌。特別是8月12日亞洲時段盤中,倫敦三個月期銅價格觸及5063.50美元/噸,創下6年來新低。
與此同時,當天LME期鋁跌至6年低點1553美元/噸,LME期鋅跌至1730美元/噸,為2011年10月以來新低。值得注意的是,8月12日在國際大宗商品重挫的同時,國內商品期貨盤面卻仍然飄紅,滬銅、滬鋅、滬鋁等主力合約都呈上漲態勢。特別是滬銅主力1510合約,自8月11日開始已經上漲到2420元/噸,漲幅達5%。
對于外盤跌、內盤漲的兩重天現象,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大幅貶值后,對進口不利,所以在世界范圍內對大宗商品來說是利空的,但肯定有利于中國出口。
美聯儲加息預期趨弱
人民幣大幅貶值不僅引起資本市場關注,8月13日中國央行也召開吹風會表示,人民幣兌美元短暫波動后可以回到正常狀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市場供求由經常項目決定,匯率是否均衡需要看經常項目。人民幣經過兩天調整3%左右,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此前偏差矯正已基本完成。
截至8月13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小幅低開后擴大跌幅,中間價連續第3個交易日大幅貶值并刷新4年低位,美元/人民幣詢價系統午盤報6.4418,8月12日收報6.3870。
“針對中國人民幣大幅貶值,美聯儲三號人物、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也提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貶值可以理解。這是美聯儲首次對人民幣貶值做出公開回應。然而,對于美聯儲何時才會加息,具體時機還要取決于接下來的經濟數據。”國龍金融集團特約分析師王洋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王洋表示,人民幣大幅貶值引發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同時,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開始懷疑美聯儲是否真的會在9月升息,這一疑慮令美元指數遭受打壓。
另外,隨著中美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緊密,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兩國之間的貨幣政策變化及由此引發的匯率波動,會明顯影響到對方的經濟發展,這種影響在進出口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
中投全球(北京)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部總監魏軍認為,如果美國在此時宣布加息,那么會形成對其它國家地區的利差預期優勢,進而推動美元反彈,這種情況不利于美國出口行業,進而會影響該國經濟復蘇的進度。因此,人民幣貶值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貨幣政策的走向。
FX168分析師許亞鑫認為,美元的中期走勢依然處于看漲狀態,主要的支撐理由在于美聯儲會成為進入加息周期的首個發達國家央行,隨著息差的不斷擴大,必然會進一步提升美元的吸引力。
“對國內投資者來說,隨著人民幣逐步回歸市場價值,人民幣對美元走勢預計將逐步企穩,持續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而目前人民幣資產收益仍相對較高,同時考慮到換匯成本,相比于投資美元,投資者可考慮關注債券等固定收益資產。”一德期貨宏觀策略研發中心副總監寇寧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大宗商品走勢分化
長久以來,在國際市場上,影響大宗商品最大的貨幣就是美元。當美元貶值時,大宗商品普遍保持強勢;反之,大宗商品將出現回落。當然,大宗商品總體趨勢,最終還是要根據全球經濟狀況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這兩個層面去考量。進入8月后,國際黃金價格表現搶眼,已經持續多個交易日上漲,重新回到了1100美元/盎司上方。
8月13日,國際現貨黃金繼續上漲,報收1114美元/盎司上方。中國央行連續第三天下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利好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滬金主力1512合約自8月11日至13日夜盤時段累計上漲逾4.27%,帶動國際金價上行。
對此,王洋認為,金價近期會維持在1100-1150美元/盎司區間內震蕩,主要由于匯市波動造成的避險需求增加,同時,國內金九銀十購買季節臨近。此次人民幣匯率波動有利于我國出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更有利于我國持有的大量外匯儲備中美元美債問題化解。
“從近幾天的走勢觀察,人民幣貶值明顯利多黃金走勢,國內金價也從215.00元/克迅速回升至230元/克上方。人民幣貶值令市場擔心未來通脹加劇,同時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下滑被解讀為政府穩增長的一種手段,市場預期中國經濟困難時期還將延續一段時間,未來的不確定性刺激了避險需求。兩方面的因素提振了金價短期走勢,但長期走勢還是需要關注美國貨幣政策及美元動向。”魏軍表示。
另外,本幣貶值會造成進口價格上漲及出口價格下降,因此,大宗商品進口國匯率貶值將增加其商品的進口成本,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大宗商品的進口需求,進而對相關的大宗商品出口國造成不利影響。寇寧認為,我國作為大宗商品主要進口國,對原油、糧食、鐵礦、鋼材及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均存在較大的進口需求,而其中,除原油及糧食進口的價格彈性較小外,中長期看,人民幣的貶值將主要利空國際鐵礦、鋼鐵及有色金屬等工業品價格。
但從國內角度看,人民幣貶值提高了進口商品的人民幣價格,特別是短期對于已簽訂進口合同的商品,進口成本將出現較大幅度的提高,抬高國內商品價格。
分析師車紅云認為, 這自然會使國內銅價受到很強的支撐,在銅價下跌幅度小于人民幣貶值幅度之前,國內銅價都會體現出明顯的強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