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投行,高盛正在經歷的轉型并未從市場獲得足夠的關注。
高盛今年三季度投資貸款和傳統強勢的固定收益、貨幣、商品交易部門(FICC)收入大幅下滑。不過可以發現高盛的資產管理部門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仍“一枝獨秀”,維持了緩慢穩健的增長。
自上次金融危機伊始,高盛開始在資管領域發力。高盛投資管理部門收入今年前九個月收入增長至46.5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旗下管理資產規模升至1.2萬億美元,三季度單季大幅凈流入410億美元。
相比之下,高盛的競爭對手狀況可謂慘不忍睹,包括貝萊德、富蘭克林鄧普頓、摩根大通等另外七家最大的資管公司,三季度資管規模下降了7277億美元。
高盛的勝利特別體現在贏得了大量保險公司客戶,高盛旗下管理的保險公司資產達到1800億美元,養老基金和捐款的管理規模在800億美元左右。
最近高盛資管還推出了第一只ETF基金,最終高盛自有的“ActiveBeta”指數。穆迪稱高盛集團自行開發的“ActiveBeta”可以被看成是時下流行的“smart beta”策略的2.0版,主要以股票價值、盈利持續性、波動性和市場趨勢等因素來進行加權評估。
不過高盛資管業務的蓬勃發展似乎并未引起華爾街分析師們的注意,在今年財報相關的報道中,更多是在討論高盛的“直投與貸款”(investing-and-lending division)營收暴跌60%,以及固定收益、貨幣和商品交易部門(FICC)營收同比大幅下滑33%。
資管業務的收入顯示出比交易和傳統投行業務更加穩定的趨勢。高盛今年前九個月的收入中資管業務貢獻了17.5%,較去年同期的16.7%有所上升,2009年同期該業務比重為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