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日經指數暴跌7.32%,上午,該指數還有近2%的漲幅。同一天,日本國債收益率也異常飆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摸高至1%,成為去年4月以來最高點。
“根本原因還在日本,(股市的反應)是獲利回吐。”中信銀行中國業(yè)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認為,同時,美國可能退出量化寬松的考慮也是刺激市場做出反應的一個因素。
過去一年內,日經指數漲幅已經高達72.45%,年初至今的漲幅則高達40.37%。而這一驚人漲幅,主要來自于海外投資者的貢獻。
“過去一段時間,日本是資金最主要的流向。”一位美資投行人士表示,對于這些資金來說,可能認為日本的獲利進一步增長空間有限,需要尋找更高回報的地方。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在當日發(fā)表講話時指出,日本股市上漲速度一直快于預期,獲利了結是在大幅上漲之后出現(xiàn)的,而中國經濟數據疲軟觸發(fā)日本股市獲利了結。
不過,野村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PMI數據與日本股市的反應并沒有直接關系,PMI并非投資者投資日本考慮的主要因素。
面對國債市場的劇烈震蕩,日本央行終于在23日做出反應,宣布總額8100億日元的兩批債券購買操作,同時宣布將在本月27日將向金融市場注資2萬億日元。
逐利需求
23日上午,大量拋盤的涌出,國債收益率迅速攀升,讓整個市場措手不及。“債市先跌,引發(fā)股票市場下跌的情緒。”有參與投資日本市場的人士認為。
根據日本央行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日本國債外國的持有者仍以本土投資機構為主,海外投資者持有的日本國債總額盡管連續(xù)增長,但總比例僅8.7%。
在這種情況下,拋售國債,降低自己持有資產的價值,對于本土機構來說,似乎沒有誰會愿意選擇這樣自殺式的行為。
然而,根據日本證券業(yè)協(xié)會公布的國債投資者交易數據,本土大型銀行的投資方向卻已經發(fā)生改變。今年4月,大型銀行凈賣出以長期與中期為主的國債約2.7萬億日元,而3月則是凈買入7800億日元。觸發(fā)投資方向的改變正是日本央行4月份放松銀根。
“如果安倍的政策成功,日本國債的收益率下降,投資者需要尋求其他收益率更高的資產。”上述投資日本市場人士分析。
今年4月4日,日本央行開始進行最大規(guī)模的債券購買計劃,每月購買760億美元的債券,計劃在兩年內使債券持有額增加一倍。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考慮退出量化寬松,又為投資者改變方向起到助推作用。美國時間5月22日,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作證時表示,如果發(fā)現(xiàn)美國勞動力市場繼續(xù)好轉,并有信心這種形勢會持續(xù),聯(lián)儲可能在今后某一次會議時開始逐步放慢購買債券的速度。
“美國考慮退出量化寬松,這可能讓投資者擔心日本的寬松政策是否能夠延續(xù)那么久。”廖群認為,投資者的這種聯(lián)想可能導致其對日本經濟前景開始擔憂。
而從更實際的角度來看,“如果美國要退出量化寬松,債券的收益率上升,為什么還要投資日本?”前述人士認為,美國考慮退出量化寬松,對于日本市場的影響還不只是心理因素。
回頭看看日本財務省5月初公布的數據,已經有投資者開始轉向——截至5月4日的兩周,日本投資者從凈賣出海外債券轉為凈買入5143億日元海外債券。
除了本土機構的變心,香港資深金融分析人士溫天納[微博]認為,海外投資者利用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之間關聯(lián)性,進行對沖套利交易也可能導致市場的急劇變化。
股市狂熱未止
“過去一段時間日本股市的反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量化寬松。”廖群認為,這也注定市場的反彈需要經歷獲利回吐。
與債市相反,由于看好安倍政策,過去一段時間,海外大量資金涌入日本股市,希望能夠分一杯羹。而23日,日本國債收益率的迅速上升,顯然讓看好股市的投資者有些措手不及。
“國債收益率上升,意味著政府的償債成本、整體債務規(guī)模快速增長。”前述投行人士指出,另一方面對于本土金融機構來說,資產快速縮水,這些都可以讓股市產生恐慌情緒。
上午近10點,日經指數轉向下挫,全天暴跌7.32%。
“市場的狂熱沒有結束。”張智威認為,整體經濟正在逐漸改善,從股市自身來說,經歷了長時間上漲后,短期調整更加健康。
至于債券市場,張智威認為,考慮到日本國債大部分由本土投資者持有,收益率上漲不會發(fā)生類似希臘的困局。
|